本网讯 为加强学术交流,提升学科影响力,7月6日,我校在哈尔滨工程大学成功举办中国社会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分论坛“乡村治理新体系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该论坛由我校公共管理学院与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承办,收到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兰州大学等50余家高校院所的投稿论文近100篇。
分论坛开幕式由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吴树新主持并致辞。他指出,聚焦农村问题,加快构建农村治理新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希望通过分论坛的交流和研讨,能够创造出威廉希尔官网的、有决策价值的理论成果。
分论坛分上、下半场四个单元。上半场由吴树新主持,公管学院教授钱丽、安徽工业大学教授杨哲分别点评一、二单元发言。
第一单元发言人为安徽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胡文超、安徽农业大学副教授张艺、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苏浩、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富姗姗、沈阳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魏琨翔。胡文超基于“五力”协调的分析框架,指出当前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资源整合面临认知力低下、需求力不足、承受力不许、配置力不强、获得力不高等挑战,并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张艺在对安徽西递的田野调查中发现语言景观在促进乡村振兴中发挥促进旅游业发展、提高乡村治理水平、传承优良家风、推动乡村现代化发展等作用,并针对西递语言景观的不规范问题提出对语言标牌进行周期性检修、提高政府语言服务水平、制定村落标牌规范制度。苏浩通过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耦合协调效应、空间溢出效应理论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相关性检验和空间计量模型的研究方法分析研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有效衔接的时空分异、影响因素和帮扶路径。富姗姗认为新乡贤是乡村治理重要新力量,通过发挥新乡贤的功能价值、伦理价值、文化价值,制定统一的选“贤”标准、明晰新乡贤理事会职责、规范监管机制、推动新乡贤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乡村治理环境。魏琨翔从水-能源-粮食关联的视角下,阐释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呈整体上升趋势,分析影响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因素及未来趋势。
第二单元发言人为安徽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范丽娟、淮北理工学院讲师王炎波、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杨楚寒、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范浩通。范丽娟认为发展基层协商民主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指出安徽基层协商民主的多元主体参与、多层化协商结构和多样化议题协商的模式,提出通过整体化推进制度化进程、策略化促进民主协商议题创新、战略化与基层党建创新进行有机融合等方式提升基层协商民主治理。王炎波以未来乡村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考察在实现乡村振兴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现代化的前提下构建未来乡村发展机制和创新发展模式。杨楚寒基于H村的金融授信实践,分析乡村组织信用的产生、维护与再生产机制研究。范浩通以媒介物质、地方文本与空间场景“三重勾连”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田野调查,探讨乡村广播在村民日常生活中的嵌入以及成为扎根乡土的媒介基础设施并成为推动乡村治理的内生性力量。
下半场由公管学院副院长王秉义主持,范丽娟、张艺分别点评三、四单元发言。
第三单元发言人为安徽建筑大学讲师王玉纯、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李雅婧、东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赵嘉祎、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杜家欣。王玉纯以皖江城市带为研究区,构建土地利用冲突模型,分析其演化特征,并提出未来需要制定差异化的管控措施以促进各地类之间的协调布局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李雅婧指出闽南乡贤慈善捐赠以嵌入日常生活的状态出现,是个体化思潮、共同体情感和地方文化传统综合作用的结果。赵嘉祎提出数智赋能非遗传承是乡村振兴新引擎,以H省非遗数智能发展为例,指出数智赋能非遗存在技术普及度低、缺乏创新融合、教培系统老化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数智技术的融合。杜家欣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工作任务多元冗杂、权责模糊不清、各主体联动协调不足、网格平台建设滞后等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优化路径。
第四单元发言人为西安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李聪、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邱明娇、鲁东大学硕士研究生林怡泽、东北师范大学本科生李杰。李聪以西安乡村振兴中文化资源的挖掘及其保护利用为例,指出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中存在的困难,提出通过发挥典型示范村辐射带动作用、针对目标群体的差异化宣传推广等措施提升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工程。邱明娇以X企业为例,分析社会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动力,并提出社会企业通过价值倡导、区域下沉、领域聚焦、协同创新、立体赋能等多元路径来深度参与乡村振兴。林怡泽通过梳理20世纪50年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核心举措,明确其在百年党史中的地位及价值,并提出其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的启示。李杰以吴江开弦弓村积分考核为例,提出积分制作为一种创新的管理模式,能够在乡村治理,特别是在人居环境整治的实践中对村民的主体性动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最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黄佳豪作会议总结。他代表分论坛组委会感谢哈尔滨工程大学的精心组织、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和评议专家的精准点评。指出,分论坛呈现三大特点:一是有广度,投稿单位和区域广泛,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学术会议;二是有深度,发言有理有据,点评入木三分;三是有融度,专家学者和青年才俊共聚一堂。同时,向专家学者发出热情邀请,期待明年再会,并欢迎专家学者来安徽、来合肥、来安徽建筑大学考察交流、做客指导。(作者:蒋艳;一审:林兴勇;二审:王秉义;三审:黄佳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