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建筑环境与热能工程系
胡浩威
发布时间: 2023-05-05 浏览次数: 1632


姓   名:胡浩威

职   称:副教授

职   务:系主任

所属系:建筑系主任环境与热能工程系

邮   箱:huhaoweihhw@foxmail.com

一、基本情况

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安徽省高校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高等工程教育热能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建筑能效控制与评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建筑热湿环境校级重点实验室主任,安徽省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研究院技术负责人,安徽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专班成员,安徽省暖通空调协会副会长,安徽省建筑绿色运维及节能改造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会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近10项,地方政府及企业委托横向课题20余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及产学研项目等20余项。发表SCIEI期刊论文20余篇,被引用400余次,授权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登记软件著作权4项,制定省级地方标准/图集6部。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行通讯评议专家,《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On Heat and Mass Transfer》《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热科学与技术》等期刊审稿人。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4项,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二、主要研究领域、方向

博硕士生招生专业: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土木水利

研究方向:冷凝相变热质传递、微纳尺度流动与传热、余热回收利用、先进数值计算方法等;建筑节能技术、被动式节能设计等方面的研究。

主讲本科生课程:换热器原理与设计、热力发电厂、系统节能

主讲研究生课程:高等传热学

三、教科研项目

(一)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复杂纳米孔通道内混合蒸汽冷凝相变热质传递的机理研究,2019年。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不同气候区通风预冷的节能潜力与热特性分析,2017年。

3.安徽省高校杰出青年基金,基于多通道纤维膜的联合循环和垃圾电站烟气余热/水分高效回收利用关键技术研发,2022年。

4.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不同界面效应的纳米孔结构中多组分气体输运机理研究,2018年。

5.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功能型纳米多孔膜材料热质传递的基础问题研究,2017年。

6.合肥市“揭榜挂帅”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项目,气悬浮高效透平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2023年。

7.安徽省住建厅委托课题,安徽省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研究,2022年。

8.热流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不同界面效应的纳米孔结构内相变热质传递的机理研究,2016年。

9.智能建筑与建筑节能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合肥地区近零能耗建筑蓄热与通风预冷耦合技术研究,2019年。

(二)教研项目:

1.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能源与动力工程,2020年。

2.国家虚拟仿真教学实验项目,燃气锅炉虚拟仿真实验,2019年。

3.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实践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2020年。

4.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换热器原理与设计,2021年。省级教育教学研究重点项目,以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为导向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研究,2021年。

5.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2018年。

四、获奖、荣誉及专利情况

(一)发明专利:

1.基于Ansys软件的自然通风与墙体蓄热耦合模拟方法,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CN201910717229.X。

2.一种大表面积羽毛状硒化镍的制备方法,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CN201811431475.0。

3.耦合气象环境预测的光—热—电驱动的高效空气取水装置,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CN202011169419.1。

4.一种纳米多孔结构烟气冷凝式换热器,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010227848.X。

(二)省级标准:

1.安徽省地方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DB34/T 1800-2023,发布日期:2023-03-01。

2.安徽省地方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DB34/T 4293-2022,发布日期:2022-08-31。

3.安徽省地方标准,被动式超低能耗民用建筑节能技术标准,DB34/T 4281-2022,发布日期:2022-08-31。

4.安徽省地方标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B34/T 4250-2022,发布日期:2022-06-29。

5.安徽省工程建设专项标准,飘移窗标准图集,DBJT11-269,发布日期:2022-02-17。

6.安徽省工程建设专项标准,气凝胶匀质保温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建筑构造,DBJT11-277,发布日期:2022-07-12。

五、10篇代表性论著

1.Li Q,Ma J,Hu HW.Role of hydrogen in the post-annealing treatments for amorphous In-Ga-Zn oxide thin film. Materials Letters,2023,330:133371.

2.胡浩威,曹静怡,杨帆,.基于围护结构动态冷负荷计算模型的构造与分析.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22, 43(12): 3137-3144.

3.Hu HW,Li Q,Liu S Fang TY.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on water vapor condensation and infiltr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nanopores with tunable wettability.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9,494:249-258.

4.Niu D,Guo L,Hu HW,Tang GH.Dropwise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model considering the liquid-solid interfacial thermal resist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2017,112:333-342.

5.胡浩威.润湿性对纳米多孔陶瓷膜输运性能的影响. 化工学报, 2017, 68(09):3474-3481.

6.Hu HW,Tang GH,Niu D.Wettability modified nanoporous ceramic membrane for simultaneous residual heat and condensate recovery, Scientific Reports, 2016, 6: 27274.

7.Hu HW,Tang GH,Niu D.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convective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on tube bundles with different surface wettability at large amount of noncondensable gas.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16, 100: 699-707.

8.Hu HW,Tang GH,Niu D.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on hybrid wettability finned tube with large amount of noncondensable ga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2015, 85: 513-523.

9.Hu HW,Tang GH.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f stable dropwise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on a horizontal tube.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2014,62: 671-679.

10.Hu HW,Zhuang ZN,Tao WQ.Film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on a horizontal tube in presence of a noncondensable gas.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2012,36:41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