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团工作
团学活动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环能学院赴舒城县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
发布时间: 2025-07-14 浏览次数: 10

本网讯 为深入践行乡村振兴战略,7月9日起,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菁能环流,绿动乡野实践团8名师生奔赴舒城县汤池村、三江村,聚焦农田基建、产业振兴与劳动教育三大维度,开展为期一周的深度实践。

 

诊脉清渠:把准农田水利命脉

实践团冒着烈日酷暑,深入田间沟壑,开展排水系统专项调研。师生持专业测绘仪沿灌溉网络徒步勘察,详细记录沟渠布局与水流状态,标注多处淤塞风险点。通过走访收集历年水患数据,结合课堂知识分析排水效能瓶颈,为后续形成《农田水利优化建议》奠定实证基础,让治水智慧在田野落地生根。

 

问道匠心:解码特色种植密码

在汤池村村委会和瓜蒌子种植基地,当地瓜蒌子种植大户向师生动情讲述返乡拓荒历程。实践团深入考察滴灌技术+人工除草的生态种植体系,该模式在保障瓜篓品质的同时,为村中留守老人创造二十余个就业岗位。当了解到基地坚持七年不用除草剂,师生们触摸着饱满的瓜篓感叹:科技赋能与乡土情怀的融合,正是产业振兴的密钥。


躬耕砺志:汗水浇灌成长之花

汤池村蔬菜大棚内,实践团开启沉浸式劳动教育。在40℃高温环境下,师生们俯身参与瓜藤整理、人工除草等农事操作。汗水浸透的衣衫紧贴后背,指尖沾满湿润的泥土,环能学子在躬身劳作中体悟粒粒皆辛苦的真谛。威廉希尔官网:教师、汤池村挂职书记侯为民现场提议:未来可建立'季候性劳动课程',让大学生深度参与种植全周期,实现校地人才共育的双向奔赴。

  

从沟渠测绘的专业诊断,到产业基地的创新解码,再到蔬菜大棚的汗水洗礼,师生们用三重实践丈量振兴之路,让学术思维碰撞田间智慧,把论文写在田野上的誓言正在舒城沃土抽芽生长——这堂行走的思政课昭示: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中,青春力量永不缺席。(作者:吴明轩;一审:朱迪;二审:侯晓云;三审:戴前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