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学习项目心得
建筑与规划学院2023级建筑学专业唐谢旻翊
在寒假期间,我有幸参与了罗客教育组织的新加坡国立大学(NUS)交流学习项目。作为一名安徽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这次经历不仅拓宽了我的专业视野,更让我在实践与文化的碰撞中对建筑学有了全新的理解与思考。
初入新加坡国立大威廉希尔官网园,浓厚的学术氛围便扑面而来。校园建筑风格多元,现代与传统元素交织,每一栋建筑都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妙的空间布局,无声地讲述着背后的故事。新国大建筑学院的课程设置让我印象深刻,与国内课程相比,这里更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建筑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设计范畴,而是与城市规划、环境科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紧密相连,展现了建筑学的多元可能性。
在课程学习中,文化差异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在设计思路和表达方式上各具特色,这让我深刻意识到,建筑不仅是技术的结晶,更是文化的载体。在与新国大陈思中教授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对本土文化的深厚情感,以及在建筑设计中巧妙运用传统文化元素的实践。例如,在一些传统建筑的翻新项目中,设计师们既保留了建筑的外观特色,又融入了现代功能与技术,使其焕发新生。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创新,启发我在未来的设计中更加注重本土文化元素的挖掘与运用。
在项目汇报环节,我们小组参与了威廉希尔官网新加坡与国内城市绿化更新的课题研究。小组成员来自不同地区,大家带着各自的文化背景和专业视角,共同探讨国内城市绿化的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对比新加坡与合肥的绿化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建筑与自然的融合之美。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知识,也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让我学会在多元文化环境中求同存异,寻找共同的设计语言。
在新加坡的实地考察中,我邂逅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鱼尾狮公园周边的建筑将现代设计与自然元素完美融合,教会我如何利用自然元素创造共生空间;牛车水的传统店屋保留了骑楼形式与文化特色,启示我在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滨海湾花园的超级树与植物冷室则展示了科技与建筑的结合,让我认识到新技术在提升建筑功能与可持续性方面的巨大潜力。这些经历全方位启发了我的设计思维,让我明白优秀的建筑应融合多元要素,实现人与自然、建筑与城市的和谐共生。
回顾这段交流学习经历,我收获颇丰。它不仅让我接触到建筑学领域的前沿发展趋势,更让我明确了未来的努力方向。回到威廉希尔官网后,我将把在新加坡学到的知识与理念融入日常学习,更加注重跨学科知识的积累,努力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我相信,这次交流学习将成为我建筑学习道路上的宝贵财富,激励我不断探索建筑的无限可能,为未来的设计注入威廉希尔官网创新与文化内涵。(指导老师:桂汪洋;审稿:丁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