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廉希尔官网威廉希尔官网

【廉史今读】?小临财毋苟得

对待钱财的态度可以洞见一个人的品行、修养和智慧。《礼记·曲礼上》有云:“临财毋苟得”,意在告诫人们面对金钱财产,不要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后人常用“临财不苟”形容君子清廉自爱的高尚品格。

清廉的人从来不追求他不应得到的财物,不会因贪图钱财而丧失名节。“廉者有分辨,临财毋苟得之谓也”。在《文昌汤氏宗谱·家训》中,汤显祖将面对财物不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称之为廉。贪廉一念间,荣辱两重天。临财毋苟得,临利不妄取,一个人如果拥有廉洁操守,就可以经受各种诱惑,立于不败之地。

“临财毋苟得”需要修德行。“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德是安身立命之基,也是自我修炼之首。只有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才能从内心世界入手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抵御各种消极腐败思想的侵蚀。古往今来,对国家负责,对人民有感情的正直官吏,都十分重视自己的气节操守和道德修养,以“贪取一钱,即与千百金无异”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据《资治通鉴·汉纪》记载,姑臧是一个很富饶的地方,每一任县官,没有几个月,便都会富裕起来。而孔奋在此任职四年,却“身处脂膏不能自润”,“财产无所增”。离任之日,当地百姓凑上牛马器物相赠,均被他谢绝。古人云:“一德立而百善从之”,以财润身,受益眼前;以德润身,则惠及终生。孔奋的行为彰显了从政之道,传下了政绩政声。

“临财毋苟得”需要修心境。“身之主宰便是心”。“养心”“清心”一直是中国士人绵延不绝的传统。有这样一个哲理故事: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开口: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动。这说明我们内心往往决定了自己的走向,圣贤者会时刻修养心性,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王安石在《洪范传》中写道,“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可见,修心治身才是为政天下的前提。“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从政者,只有先修炼内心、锻造品格,将正心修身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从思想源头、灵魂深处消除贪腐之念,形成拒腐防变、“以心却之”的行动自觉。

“临财毋苟得”需要修作风。修作风就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培育高尚健康的生活情趣,自觉远离低级趣味,提高防腐拒变的能力,拥有“黄金难换腐儒心”的坚守,努力做到克己慎行,洁身自好。否则的话,临官思己欲、临财思巧取,必然受到纪法严惩。朱熹在其家训中以“临财欲其勿苟、见利欲其勿争”来训诫子弟、垂饬后代;曾任北大校长的严复在《与甥女何纫兰书》中也再三提到:“勿从目前之欲,而贻来日之病”,告诫甥女财欲面前要保持洁身自好的作风,不要因眼前的贪欲,而导致将来的祸灾。清正廉洁的作风要求领导干部自觉抵制金钱和物欲的诱惑,不求虚名、脚踏实地、务求实效。“委利生孽”,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财富,如同踏在薄冰上,迟早要掉到冰窟窿里,万不可心存侥幸。

身处新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党员领导干部要在各种形形色色的诱惑和考验面前始终保持定力、坚如磐石,牢记为民服务的初心,练就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平常心,修得自强不息的进取心,始终保持工作热情和韧劲,做到“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