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房中玉,男,1986年6月生,中共党员,正高级工程师。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07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现任中铁十四局大盾构公司杭州萧山机场线项目经理。自2007年投身大盾构施工领域以来,他先后参与4次穿越钱塘江的重大工程,带领团队创造了多项行业纪录。中央台电视CCTV-2财经频道对房中玉进行了采访。先后荣获中铁建科技进步奖1项、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技进步奖1项、中国公路学会科技奖项2项,拥有实用新型专利6项,发明专利2项,省部级工法6项,参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被授予大盾构公司“十佳杰出青年”、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在这些光环背后,是一个普通技术员脚踏实地、砥砺前行的成长故事。

从技术员到专家型管理者的成长之路
2007年,刚走出校园的房中玉从南京长江隧道项目起步,全程参与了我国首批大直径盾构施工的全过程。从盾构机的组装、始发、掘进到接收,盾构机操作到地面泥水处理,隧道内部土建施工到后期隧道验收移交,他扎根施工一线,在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逐步掌握了核心技术。“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脚踏实地做实”,悬挂在宿舍书桌旁的座右铭,激励他为职业生涯大盾构施工管理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经历长株潭城际铁路和厦门地铁2号线两个项目的历练,2016年,房中玉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担任杭州市望江路过江隧道项目总工程师。这是“十四局大盾构”在钱塘江上的首秀,面临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钱塘江底复杂的地质条件,犹如一道天然的考题:江堤暗塘、抛石堆积、沼气富集、圆砾密布……每一项都是对施工技术的严峻考验。
面对挑战,房中玉带领技术团队迎难而上。他们创新性地在钱塘江底首次成功使用常压刀盘,解决了在高水压地层长距离掘进更换刀具的作业难题;他们研发的超深基坑富水地层安全控制体系,确保了65m超深地连墙的顺利施工;他们创新粉砂地层废浆处理工艺,解决施工现场废浆处理难、绿色施工标准高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他们配备沼气实时监测、排放系统,驾驶盾构机安全穿越300米长的沼气段。4次零沉降穿越钱江大堤,2次侧穿钱江龙雕塑。隧道近1.5万块管片拼装严丝合缝,无一渗漏,浑然天成。实现了大直径盾构隧道对钱塘江天堑的穿越,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

以管理创新创造亿元效益的实战案例
房中玉始终坚持“向施工现场要效益”的管理理念,推行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2020年,在担任杭州秦望通道工程项目负责人期间,他深入研究EPC合同条款,从浙江省市政施工中的定额不足以及概预算的编制入手,增加预算批复金额2000万元。
施工期间,疫情反复给项目推进带来了巨大挑战。但房中玉始终坚持“安全高效就是最大效益”。面对当时国内最大的公铁合建隧道工程,全程超浅覆土、强透水、高磨蚀地层等重大风险如影随形。在他的带领下,团队精心策划,创新采用集团内部既有盾构机,大幅降低了设备成本;通过优化施工方案,严格现场管理,右线“富春号”盾构机仅用7个月实现隧道贯通,领先上海隧道股份公司左线隧道6个月,且全程保持零安全事故的优异记录。

以干促揽打造钱塘江畔的大盾构品牌
十年杭州路,四次越江行。房中玉用实实在在的工程业绩,在钱塘江畔铸就了“十四局大盾构”的金字招牌。他带领团队形成穿越强透水地层成套技术,深耕杭州市场,积极配合集团公司区域内大盾构施工项目的跟踪及前期策划,积累了丰富的施工和项目管理经验。

如今,房中玉正奋战在铁路杭州萧山机场线“钱江高铁第一隧”的建设一线。项目盾构高效掘进,标准化施工,连续荣获信誉评价全线第一名,持续扩大着企业在杭州区域各业主平台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目前,他正在跟踪的过江隧道有今年下半年即将招标的浙江特高压交流环网GIL管廊工程、扩大杭嘉湖南排后续东部通道工程等重大工程。用大盾构人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技术,干好在建项目,建立良好的市场口碑,以“如履薄冰、如坐针毡、如临深渊”的三如精神,安全优质地完成在建项目,争取后续项目的陆续中标,继续保持中铁十四局在穿越钱塘江盾构施工的优势。

潮涌钱塘,匠心筑梦。房中玉用18年的坚守,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从技术员到项目经理,从跟跑到领跑,他以技术创新为矛,以管理创效为盾,用实干诠释青春担当,铸就了一个又一个精品工程。正如他常说的:“每一次穿越,都是新的开始;每一米掘进,都是新的挑战。”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职业品格,让青春之花在重大工程建设一线绚丽绽放。(图:张文豪;文:中铁十四局大盾构公司;一审:叶训;二审:施国栋;三审: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