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
发布时间: 2020-05-29    访问次数: 328

困大学生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学费、生活费或支付困难的在校大学生,约占大学生总数的20%。近年来,高校贫困生的问题引发各界关注,各高校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扎实推进教育扶贫,逐步推进精准资助,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在国家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各高校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形成了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加强贫困大学经济资助力度的同时,对其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方法

    那么,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呢?以往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结果,难以做出普遍的结论。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叶一舵教授团队试图通过元分析方法了解当前贫困大学心理健康的总体情况。元分析是对已有的研究结果的综合量化分析,因而它可以对不一致的研究结果进行整合,得出仅从单一研究中不能获得的共同效应,做出普遍性的结论

结果

研究以贫困大学生、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SCL-90为关键词,对近十年相关文献的题名、摘要、关键词进行搜索。按照元分析的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筛选出31篇符合研究要求的文献。结果发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贫困大学生、低于全国常模,其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五个方面。男女贫困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总体差异不大,但在抑郁、焦虑、恐怖三个因子上女贫困大学生的水平较低。来自城市和农村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不显著。

教育建议

    1.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免疫力。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多样性。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等方式加深他们对自我的认识;通过开展学会感恩、提升自信、增强人际关系等主题的团体辅导,让他们在活动和体验中增强乐观、提升自信;还可以通过同伴教育等方式,使他们在互帮互助中培植情感、提高韧性。此外,还要注重在学科教学和校园文化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让广大贫困生在健康的环境、语境中充满希望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拙壮成长力,激发出向上内生力。二是要进一步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不同年级、不同特点的贫困生存在不同的需求,心理健康教育也要注重精准聚焦、精准发力。大一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以学习、生活、人际环境等方面的心理适应为主;大二、大三的心育内容则应侧重学习策略、挫折应对、恋爱情感等方面;对于毕业班的贫困生主要是危机干预、择业心理、就业本领的训练,包括培养正确的择业观、如何准备面试等,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资本水平,增强自我效能感。

    2.要健全心理预警机制,织牢贫困大学生安全保障网。首先,威廉希尔官网要提高心理危机预警意识。校领导、学生工作负责人和辅导员、班主任等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定期开展专题研讨会,探讨心理疏导的有效路径;通过建立心理危机汇报制度和心理问题报告制度,锁定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人群,精准聚焦工作重点。其次,心理咨询师要提高心理危机干预本领。心理咨询师要以服务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辅导原则,免费为在校贫困生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对于存在心理问题或障碍的学生要及时约谈或干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等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帮助存在认知、行为、情感障碍的贫困生矫正不合理信念、解决心理问题,通过催眠放松、沙盘、情绪宣泄等有效方式,引导他们探索心灵世界,帮助他们疏导焦虑、担忧等不良情绪;对于存在心境障碍等严重心理问题或精神病性症状的学生要及时转介,以免贻误治疗、加重病情,避免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