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书评
发布时间: 2020-10-20    访问次数: 1432


  有读者让我写一下《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的书评,因为这本书的读者还比较多,所以我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就见过不少威廉希尔官网它的评论,说得最多的就是月亮代表了理想,六便士代表了现实,全书就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推进。对此我有点不一样的看法,我将会在以下的叙述中一一说明。

             

    全书主线

  本书从男主即将抛弃家庭去追寻自己心中所想开始写,到男主死于太平洋海岛上结束。作者以旁观着的心态一直在述说他眼里的主角,并没有站在上帝视角去阐述主角的心里活动。这里就构成了全书的第一基本矛盾,即自我认知与他人认知的矛盾。

  开篇写到男主突然不告而别从伦敦去了巴黎,周围的人都觉得男主是有了新欢,所以抛家弃子,舍弃工作,和情妇私奔去了巴黎。并且这种流言成了人们共同的认知,也包括了与男主只有一面之缘的作者。自然而然男主的妻子变成了受害者,而妻子也把受害者的身份本色出演得非常好,一言一行都博取到了社交圈的同情。人们都在谴责男主的背叛,在可怜女主所遭受的痛苦。

   直到女主找到作者,说想要作者去找一下男主,告诉男主自己会一直在家里等他,总有一天男主会发现自己对情妇只是一时的激情,家才是最终的归宿。就这样作者去到了巴黎寻找男主,然而到了巴黎之后真相却让作者大跌眼镜。男主没有住在想象中的大酒店,相反住在一个无比破落的小旅馆,也没有想象中的情妇,男主孤苦伶仃一个人,甚至还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看到这里作者迷惑了,男主抛家舍业的动机到底是什么?为了画画,男主给了作者一个根本想象不到的答案,为了画画放弃证券公司的工作?为了画画抛弃妻子和儿子?为了画画不顾世人的评价过着孤魂野鬼的生活?更何况一个已经40岁,并且在这之前在画界充其量都只能算是业余选手的人下这么大决心去画画。

人们不理解,作者不理解,然后男主就像开悟了一样,用行动和言语表明他根本不在乎别人理解与否。他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专心画画,至于画画的目的,画画就是男主的终极目的。

之后男主就一直在穷困潦倒,食不果腹中残喘,用所剩不多的力气来画画。对于男主的画到底画得怎么样,作者全是其实并没有花太多笔墨的描述,威廉希尔官网的是描述男主对于世事的态度和行为,以及男主生存的穷苦。

先说男主对待世事的态度,前文已经说到男主对于别人的看法和言语一点都不在乎,真要在乎男主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抛家舍业。男主抛弃了自己作为丈夫的责任,作为父亲的责任,作为朋友的责任,抛弃了所有社会关系所带来的责任。或者说男主意识里根本就没有责任一说,对于在自己被疾病折磨的奄奄一息之际帮助自己的人,男主可以夺走这个人的妻子,对于这个抛弃自己丈夫的女人,男主又能一直不管不顾,哪怕最后这女人自杀了。而这一切我们都无法为他找到一个所谓高尚的理由,如果道德可以量刑,这种人会被世人判处极刑。看到这里大家也都能知道了,男主是无情的人。

可是当大家都知道这是个无情的人,孤独终老好像是他注定的归宿的时候,剧情又发生了转折。男主偶然去到了太平洋的一座岛上,并且在那里定居了。就这么一个无情的人,又一个女人跟着他,与他结婚,照顾男主起居,并且产下两子,哪怕最后男主得了麻风病,这位妻子也是不离不弃,生同居,死同寝。

这时男主的性格在作者的笔下可并没有改变,仍然没有任何情意,我没看到男主有任何动作表明自己对这位妻子和自己的孩子有感情。男主关注的仍然是画画,这个人好像抛弃了所有的情绪。为什么我说男主抛弃了所有的情绪,没有说抛弃了所有的欲望呢,因为在书里男主与作者也有过这么一段对话,男主表达了自己对世事不屑一顾的态度,但是无法摆脱肉体的欲望,最基本的性欲,还有食欲,这都是男主所无法摆脱的,男主本身也认为这些欲望时不时的出来影响他的精神,牵扯着他。

剧情的最后一段高潮就是男主在这岛上患上麻风病,用尽生命最后的时间,在墙壁上作画,因为男主已经没有钱和精力去获取画画所需的材料了,所以只能就地取材在墙壁上作画。就这样画了三四年,临终之际又让妻子在他死后把房子给烧了。画画就是男主生命的终极目的,之后再没有了,男主不喜欢给别人看他的画,在巴黎是这样,在这个海岛上也是这样。不为声名,不为金钱,没有感情,没有情绪。这是精神一个如白纸一般的人,其经历也简单清楚,可为什么就这么一个故事成了世界名著,众多名人推崇呢?我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析书中的矛盾。

 

 自我与世俗

第一个贯穿全书的矛盾就是自我的认知与世俗的评价这一对矛盾。男主抛家舍业去到巴黎画画这一行为,在男主自己看来很平常,不需要下多大决心,只是做了一件自己想做也应该做的事。在世人眼里这个剧情就复杂了,先是臆测男主和情妇私奔了,之后便是口诛笔伐,觉得这个人疯了。其妻子在以为男主和情妇私奔的时候,态度是只要男主愿意回来就会不计前嫌,可是当知道男主出走是为了画画时,竟然更加气愤,觉得这是不可原谅的行为。

之后在巴黎男主所经历的种种事情也无不反映了自我认知和他人认知的矛盾,对于男主病得奄奄一息之际,不顾妻子反对把男主从破败的旅馆拖回自己家里日夜悉心照料的那个男人,男主觉得这个人不过是自找麻烦。

这个男人对自己的妻子也做过同样的事,自己妻子还是少女的时候,被富家子弟强奸,不堪受辱准备自杀之际,这个男人救了下来,之后便结为夫妻了,婚后也一直过着和谐的家庭生活。这个男人自己爱妻子入骨髓,觉得妻子对自己的爱不如自己来的深,但是爱自己这一事实是不可置疑的,包括作者也这么认为。毕竟在作者笔下,第一眼见到这对夫妇的时候,男子在画画,妻子在男子身边面带微笑缝衣织布,谁看到也都会这么认为。

可是世人的认知都是错的,女子和男主在某种程度上是同一种人,只有男主理解女子。男主对作者说,你们都觉得女子应该感谢他的丈夫在她受辱准备自杀之际救下了她,可你们有没有想过也许女子根本就不想别人救她。作者问男主是怎么让这个女子愿意跟他走的,男主说他什么也没做,他准备收拾东西离开这里的时候女子突然说要跟自己走,自己和女子丈夫一样惊讶。甚至男主在女子家里养病的时候,哪怕女子和她丈夫日夜照料也没有说过话。对于女子居然说和自己走,男主给出的唯一答案就是欲望,性欲让他们结合在一起,仅此而已。

而这一矛盾却在太平洋那座小岛上得到了化解,海岛上是土著与从世界各地途径这里的海员,你是妓女也好,你之前是强盗也好,你是落魄的贵族也好,或者说你是某某政商名流也好,都没人对你报以奇怪的目光,反正这里什么鸟都有。至于你的性格,比你更古怪的大有人在,结婚在这里归纳为最简单的两个人过日子,这里没有道德给你加上任何责任,只要你不伤害别人,你爱干嘛干嘛。因为这里世界各地的人都有,道德观念也都不一样,所以都习惯了谁也别把自己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加在别人头上,过好自己就行。难怪男主看这里第一眼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归宿。

而这一矛盾在世俗的世界中是无法化解的,他人的评价交织在一起就组成了道德,背叛道德的话你会连获取食物生存下去都会很困难。道德对于族群整体的发展是有利的,如果没有道德整个社会组织都会分崩离析,但是道德对于个体是残忍的,它如千斤重担压在个人身上,让人必须按照既定的方向行走。

  

  此岸与彼岸

很多人说这是一个威廉希尔官网理想与现实的故事,我却觉得有所偏差,男主去画画与其说是他的理想,倒不如说是他的本能更为合适,而威廉希尔官网现实,男主根本就没在意过现实,对于贫穷与流浪的所产生的主观映像也只是世人的感觉而已。男主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本能里,任凭自己的本能指引身体在行事。所以我觉得将这组矛盾归纳为此岸与彼岸更为合适,而男主前往彼岸的方法便是画画,他从始至终渡的都是自己,而在整个过程中,男主在世人眼里、嘴里的形象都是虚妄。

在书里我们看不到男主对于现状与画画中抉择的犹豫,在男主眼里这也根本就不是一个需要抉择的事,所以这一对矛盾的点是在旁观者身上,作者以及男主周围的其他人,通过观察男主的行为,不断的在质疑、理解、又质疑、再一次理解中往复循环。被夺走妻子的男人现实厌恶男主,然后变为欣赏,被多妻后再度厌恶,可要报复的时候又转变为欣赏,作者也经历了相似的心境。

为什么男主会让周围的人产生这样情绪?我想是男主极端的追求自己向往的彼岸这一行为引起了周围的人的共鸣,人们都想去做真正的自己,甚至大多数人看不清什么样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而另一方面,人们又在道德的压迫下前往同一个方向,追寻着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没在这条道路上行走的人自然就成了异类。对于这种异类人们往往是一边报以欣赏,一边又加以贬低与打压。

佛教把此岸与彼岸中间的地带叫做苦海,心静性空方能开悟,这种开悟我想是真正的看清自己的彼岸,知道自己生命的精神终极归宿。可是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只能在苦海中煎熬,被肉欲与精神上的贪嗔痴拉扯,一边对看不清的彼岸充满向往,一边又在欲海里沉沦着,挣扎着。

                   

    总结

  

还记得我以前看感动中国这个节目,对于里面很多人舍己为人的行为发自内心的敬佩,但是内心也会补一句,换我我做不到。男主做了一件相反的事,那就是舍人为己。前者是渡人,后者是渡己,有点类似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区别。但是前者会获得社会广泛的赞誉,后者会被贬谪为自私自利。

其实从始至终,男主都没有违反任何法律,没有对任何人使用暴力,男主周围的人精神上受到的伤害都是这些人自己的主观想法在伤害自己,而男主被社会所排挤所抛弃的原因是男主伤害了公众的感情。

 对于道德充斥在每一寸空气里的今天,我们不凡把自己的道德标准往自己心理收一收,少去指责那些没有按自己内心正确轨迹行走的人,不要把自己眼里的成败、贫富、好坏强加在他人的头上。在被道德与舆论推着走的同时,也不妨往内心看看,自己的精神是否还属于自己。(文章摘自:寒灯冷雨侠客行 微信公众号)